夜幕降临,星辰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月色也十分朦胧,清冷澹薄,只是微微地覆盖在大地上,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宫道上尚能听见微弱的虫鸣声,但到了永寿宫附近,却全然安静了起来,好似这里的树木丛林里不曾居住过昆虫一般。
皇上踏着夜色,脚步匆忙地往永寿宫里走着。进了宫,便径直走进了殿内。
皇后没有想到皇上今日回来,已经准备着用晚膳了。见皇上突然到来,她立即起身行礼,吩咐身边的人再多让小厨房做几个小菜送来。
皇上却将手一挥,说着:“不必了,朕坐坐就走。”
说完,他端坐在了长椅上。
皇后观察着皇上的面色,已经猜想到皇上多半是因为近日的谣言前来。于是诺诺地走上前来,询问着:“皇上是否是因为宫内宫外的谣言烦着心呢?”
长椅上,皇上沉着眸子,平静地说着:“你打理后宫向来都是令我安心的,怎么如今这么一件事情,还穿到宫外面去了。现在闹得沸沸扬扬,你让朕如何跟年贵妃交代。”
桌子上的才还冒着腾腾的热气,永寿宫里的气氛陷入了紧张。
皇后自责地答道:“此事确实是臣妾治宫不严了,那日已经对下面的人再三叮嘱,不许再讨论此事,但还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臣妾一会儿一定吩咐下面的人,将带头造谣的人抓起来狠狠责打。”
“这还不是主要的。”皇上说着,浅浅地叹了一口气,“如今宫外也将谣言传开了,管住了宫内的嘴,可管不住宫内的嘴。”
皇后看着皇上忧心地样子,自己也忧愁了起来。都说帝后一心,皇后确实是忧皇上之忧,乐皇上之乐,一切都以为皇上解除烦恼为先。
宫里的事情,妃嫔的情况,皇后是最为清楚的。她突然想到了刘答应家里还有一位幼妹,如今正好到了适嫁的年龄。
于是跟皇上说着:“宫外面的百姓,不过是说个热闹,大家都喜欢讲一些宫里面真不真、假不假的事情,没有人去探讨事情的真相,只是觉得怎么有趣怎么传罢了。”
说着,她递给了皇上一杯降火的茶。
随后又继续说道:“臣妾认真,这件事情不需要跟百姓们解释事情的真伪,若是解释,他们只会穿传得更加邪乎。只需要一个办法便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只是不知道臣妾的这个蠢办法皇上能不能用上。”
皇上抿了一口茶,问道:“什么办法?”
皇后娓娓说道:“臣妾记得刘答应家里还有一个幼妹,如今也到年龄了。我们不妨直接将她偷偷接进宫里来,给她一样的位分,待遇,再将她晋升一级,晋升的文书广布出去。这样,百姓们都会误以为这位刘答应就是之前那位刘答应。既然刘答应根本没死,那哪里来的贵妃行凶呢?”
听了此话,皇上的表情微微放松了一些。外面的百姓确实是不会在意真假的,说着有趣罢了。如果他们误以为刘答应未死,那谣言可真就是不攻自破了。
皇上满意地说着:“皇后果真是为朕解忧的第一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