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你喜欢文学?

“咦?这首诗……”

杨梓忽然看完封面上黑体加粗的那首小诗,双眼一亮,朗声诵读。

《消愁·其一》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

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

杨梓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首诗。

“这首诗还挺有意思的!谁写的?

“作者——作者——”

杨梓看了看杂志封面,又抬头看了看李寻。

然后又低头看了看杂志。

她用力揉了揉眼睛。

“哈哈!”

杨梓捧着杂志,傻大姑似的笑出声来。

“寻哥儿,这首诗的作者居然跟你同名诶!”

“师姐。”

江佩瑶再次低声提醒道。

“这首诗……就是李寻写的。”

“蛤?”

杨梓就像是一只被命运掐住了喉咙的猴子,直接僵硬在了原地。

江佩瑶似乎还觉得这句话的冲击力不够。

她又在杨梓的耳边补充了一句。

“杂志里还收录了另外一首《消愁》。”

《消愁·其二》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不等杨梓反应过来。

江佩瑶似是抱怨,似是骄傲地补上了最后一句话。

“李寻写了篇中篇小说《杰出公民》,还有《消愁》。

“他投稿给《收获》,《收获》就收了。”

江佩瑶回想起李寻之前所描述的投稿心理路程——

‘不管小说写得怎么样,先往《人民文学》和《收获》寄。’

‘要是退回来,那就再降低一点档次,《BJ文学》和《上海文学》。’

‘再不行,那就试试老家的杂志。’

主打的就是一个有枣没枣打三竿,东家不行投西家。

“杨梓号”沉没了。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杰出公民》不过是蹭热度的普通作品,换个时间,《收获》也不一定搭理。”

李寻拿过杨梓手里的《收获》,谦虚说道。

《杰出公民》。

一个关于旅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隔四十年受邀重新返回故乡的荒诞讽刺故事。

原作是一部上映于2016年的欧洲电影。

李寻现在“创作”出这部作品。

纯粹是为了蹭陌言的热度。

“至于《消愁》。”

李寻把杂志卷成一捆。

“这也只是一首打油诗而已。”

《消愁》。

2017年发布的网络流行歌曲。

李寻节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编写成了一首打油诗。

杨梓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纯文学啊,中篇小说啊,诗歌啊……

这些玩意儿离她的生活太遥远了。

“李寻,《杰出公民》写得很棒,《消愁》也非常好。”

江佩瑶的双眸紧紧注视着李寻。

“我很喜欢,都很喜欢。”

“有多喜欢?”

江佩瑶咬了咬嘴唇,她将小背包挪到身前,拉开拉链。

漆黑的缝隙中,钻出一簇粉毛。

李寻当然知道包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师姐,回见。”

李寻上前一步,揽住江佩瑶的身体,直接带她转身回了房间。

不多久后。

全副武装的粉毛限定版·江·菈菈·佩瑶,念出了那句台词——

“我,喜欢李寻,全宇宙最喜欢李寻了!”

对此。

李寻的回应是:

“今天我只想和你做两件事,一日三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