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勒德大使阁下,冒昧一问,我们也不是什么外人,就直说吧,威尔逊总统的身体是不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听到汉斯的询问,那位时常与他共进午餐的驻德美大使詹姆斯·W·杰勒德(James Watson Gerard)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
看样子,他自己也没料到白宫会突然对之前毫无兴趣的参战问题表现出如此关切。
“咳咳,部长阁下惊讶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此次RMS毛里塔尼亚号沉没事件导致数百名美国人丧生,因此国内的参战呼声高涨。威尔逊总统恐怕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那个自诩和平主义者的伍德罗·威尔逊?
与其相信这一点,还不如相信罗斯福突然得到了什么奇怪的催眠app。
在汉斯所知的历史中,威尔逊总统即便在‘卢西塔尼亚号’沉没、美国反德情绪空前高涨,甚至连因‘委内瑞拉危机’等事件对德国早有不满的美国民众都掀起怒潮时,依然没有放弃中立。
除非发生类似‘齐默尔曼电报事件’那样,法国怂恿墨西哥进攻美国的越界挑衅,否则,威尔逊不可能仅因‘毛里塔尼亚号’的沉没就轻易放弃中立。
一定还有别的考量。
那么,威尔逊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最有可能的推测是,他想借助参战来遏制德国的影响力。
威尔逊虽口口声声高喊和平,但他的行动却无比现实。他曾介入墨西哥革命,展现出利用军事实力扩张美国霸权的姿态。
并且以他的立场来看,根本不可能对德意志帝国抱有好感。
毕竟威尔逊在主张美国中立时,竟然还一本正经地搬出‘黄祸论’!
在此时,可是连他那亲爱的岳父大人,都只顾整天和孙女弗里德里克沉溺在一起,将那些话视为黑历史了。
这么一想,或许威尔逊对站在德意志帝国背后的他也可能怀有敌意。
因此,他威尔逊很可能是想以‘毛里塔尼亚号事件’为借口,趁机参战,在战后分一杯羹,同时削弱德国的国际影响力。
不管怎么想,这都很棘手。
不论威尔逊的品性如何,这个人绝对不能小觑。
从某种角度来看,他甚至比西奥多·罗斯福更加难以对付,甚至更加危险。
如果让他搅和进来,事情恐怕会变得相当复杂。
从长远来看,与美国维持良好关系固然重要,但如今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然向德方倾斜,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让美国这个远渡重洋的不速之客搅乱他们的庆功宴。
如果是在战争初期,尤其是俄国革命前,美国的参战或许还能带来一些变数。但如今战争已进入后半段,美国就算参战,在他们正式投入兵力之前,战局恐怕早已尘埃落定。
所以,说实话,汉斯真想直接劝威尔逊继续他所钟爱的孤立主义,不要多管闲事......
但,那个威尔逊又怎会乖乖听从?
‘毛里塔尼亚号’事件已为威尔逊提供了充足的参战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笑着劝他“美国没必要流血”,他也完全可以无视劝阻,直接参战。
更何况,即便德方拒绝了他的提议,那时如果有其他人欣然接受,也无济于事。
威尔逊的橄榄枝恐怕早已递向英国,而汉斯所认识的英国人,也绝从不会放过重新找回话语权的机会。
......
“美国要参战?佩奇大使,这是真的吗?”
“确实如此,劳合·乔治首相。威尔逊总统终于下定了决心。当然,国会的最终决定尚未出炉,但舆论已经倾向于支持参战,所以很快就会通过。”
“哈哈,感觉像是个迟到了的圣诞礼物。”
大卫·劳合·乔治忍不住大笑,而驻英美大使沃尔特·海因斯·佩奇(Walter Hines Page)也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作为一名骄傲的南方人和民主主义的忠实信徒,佩奇一直坚信英国是在守护欧洲的民主,因此他早就主张美国应站在英国一方加入战争。
当然,威尔逊总统此前从未正眼看过他的建议。
但现在不同了。
佩奇的祖国终于下定决心,迈向他一直期待的参战之路。
不久之后,美军将跨越大西洋,扞卫欧洲的自由,而被蹂躏的法国,也终将再次迎风飘扬自由的旗帜。
——至于威尔逊为何会突然送上这份“惊喜”,佩奇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至少意味着英国终于握有一张牵制德国的重要底牌。
但是,相较于佩奇单纯的欣喜,劳合·乔治的喜悦则显得颇具政治算计。
他很清楚,此时美国参战,恐怕只是来分一杯羹罢了。
不仅参战时机已然滞后,更何况美军的军力......说得好听点,他们还停留在南北战争时期的战术思维,说得难听些,这支军队就算再怎么吹嘘,充其量也只是“新大陆的二流军队”罢了。
在这场被称为“世界大战”的现代战争中,这支二流军队又能发挥多少作用?
劳合·乔治轻哼一声,摇了摇头。
不过,对他来说,美军的战斗力根本无关紧要。
无论美军在欧洲战场上表现如何,哪怕他们只会添乱,只要法国不突然冒出个“拿破仑二世”,那么战争的胜利对英国而言已是板上钉钉。
真正重要的是,美国的参战意味着英国终于能在对德外交上重拾发言权。
此前,由于英国对德国欠下巨额债务,以至于在布拉格会议上,英国只能接受德国丢来的些许残羹冷炙。
对劳合·乔治及英国而言,哪怕仅仅夺回一点主导权,都是极为迫切的需求。
当然,他并不打算像当年的“加里波利事件”那样粗暴干涉德英关系,更不会贸然插手德国在东欧、奥斯曼帝国及中东的战利品。
但若是放任德国在尚未彻底定型的法国和意大利肆意妄为,恐怕英国的处境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最坏的情况是,德国仿照对待东欧的方式,将法兰西共和国灭亡,扶植一个傀儡王国,让霍亨索伦家族登基;或者奥匈帝国野心膨胀,将哈布斯堡王室移植到意大利王国之上。
换言之,不只是东欧,连西欧和南欧都可能落入德意志帝国的影响范围。
当然,除非“汉斯”美式喝多了导致大脑被咖啡因冲昏,否则德国不可能愚蠢到贸然采取如此激进的举措,劳合·乔治及唐宁街也都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但世事无常,谁能预料未来如何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