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号科研基地的构造极为特殊。

不像是其他的那些研究机构,是一栋栋实验室大楼组合起来。

而是沿着中心区域行政大楼环绕开来,形成了不同的片区,每一个片区都有实验中心、数据中心、工业中心……颇为独树一帜。

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

如果他们亲眼看到零号基地,会觉得这个布局非常眼熟。

就好像是位于西北荒漠中的那座城市。

是的,周游在修建这座零号科研基地时,全面仿照了核城。

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该基地内,完成一个项目从理论突破到工艺量产的全流程。

此次一号序列紧急任务专家团们所在地位置,是零号科研基地地北区。

北区的广场被临时搭建的各种金属设备填满,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服务器安置库,以及从全国各地拉来的天体物理设备。

最为显眼的,则是正中心处一个看起来像玻璃大炮似的巨大设备。

每到晚上。

这处设备上就会闪出极光似的波纹,朝着宇宙深处扩散开来,仿佛在同这个无垠寰宇对话。

这便是巨幅量子通道,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探测设备。

直接在蓝星周围将近一光年的距离中构建实时监控网络,能够完美捕捉到任何一个微小变动。

而这些数量庞大到难以想象的变动,会随着最下方的量子通道,被超导光缆解析为数据传往地下百米。

在那里,安置着龙国付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换来的,全蓝星最强的十台超级计算机并联,前所未有的超级算力机组!

如果从历史长河选取一个画面作为人类数万年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

毫无疑问。

只能是这台集全人类最高工艺力量打造的超级算力机组。

周游将其命名为……补天。

……

此刻,补天号周围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桌椅,上千号身影埋头桌前,时刻根据补天号传递回的实时数据,来疯狂的计算着。

有人用智能数算电脑。

有人用笔和草稿纸。

甚至还有人用算盘。

来自不同时代的科学家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共同完成着同一个目标。

在遥远的过去,人类曾以憧憬神明的态度仰望过太阳。

而今天。

人类终于走到了和太阳对弈的时刻,这些人类最顶尖的科学家们,用手中的笔,狂妄地试图计算这位神明陨落的倒计时。

此时已经不分你我。

无论是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数学家……就在这间暗无天日的地下基地中计算。

不眠不休。

日夜不停。

困了席地而眠,醒了匆忙看一眼新更新的数据继续工作。

偶尔地下基地内会传来一声惊呼,然后在众人喜悦的眼神中,奔跑到补天号前,在那复杂至极的大结构多因素数学式上擦拭去一个字符……随后填充上一个具体的数字。

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像周游研发机甲或核聚变那样,脑门一拍,靠灵感一蹴而就。

更多的时候,就是如此缓慢却坚决地,在混沌中埋头前行。

一号序列紧急任务第九天,宇宙辐射类的整体运行轨道结果出炉。

一号序列紧急任务第十三天,近太阳系行星类冲击因素归结完毕。

一号序列紧急任务第十五天,大结构多元素数学理论第一半程填充结束,太阳熄灭时间的精度值,被缩小到蓝星年尺度。

一号序列紧急任务第十九天,太阳共振休眠模型与宇宙冲击因素方程拟合成功。

一号序列紧急任务第二十三天。

爱因斯坦同款鸟窝发型的一位院士,高呼着狂跳了起来。

他沙哑到破音的声音传遍了地下。

“是算出来了!算出来了!”

这位院士挥舞着手中的纸,以和八十高龄全然不相符的速度,冲过呆愣在原地的人群,狂奔到补天号旁的工作台旁,使劲摇了摇某位已经已经累晕死过去的年轻人。

“周教授!最后一个数位的数值确定了,是P序列低度值的整倍!”

“什么?!!”

上一秒还在昏睡的年轻人,下一秒直接在椅子上弹了起来。

满脸激动泛着红光的院士,周围是上千双闪闪发亮的双眼,所有人就这样看着周游……他接过院士递过来的纸张,注视着上面的数字久久沉默。

即便是他,此刻心中也忍不住一阵心绪动荡。

这是他第一次以负责人……而非主要研发人的身份,领导完成一次巨大的项目。

这个项目对于人类的意义,甚至还要超过核聚变与机甲。

尽管此前说的雄心壮志。

但周游直到这一刻之前,心里也还是没谱。

他不止一次想过,倘若以现在的科学水准,最后还是无法计算出太阳熄灭时间,那究竟该怎么办呢……

好在这个事情并没有发生。

眼前这个简单的数字符号,便是人类迈向求生之路的第一步。

“那我们……”

周游迎着上千道目光,转身将数字输入到身后已经装载了大结构多因素数学理论的补天号中,深吸一口气,手重重按下。

“开始计算!”

顷刻间。

一阵由高能量子运转带来的庞大嗡鸣声铺彻开来。

集全人类之力打造的超级电脑,开始了有生以来,人类史上数据量最为巨大的一次计算!

旁边的数十块显示器,同一时刻开始了飞速的变动。

每一帧都是上万个信息闪过,每一次闪烁,都是近亿个不同因子在进行归纳运算……随着运算的进行,监测计算机温度的控制器指示灯也快速飙红。

要知道,这些计算机可都是由电阻低到忽略不计的超导材料打造。

很难想象,究竟是多么大的数据量,才能让它们发烫到如此地步!

但所有人的眼神都没有丝毫慌张,反而越发灼热,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因为他们都分明看到,那块承载着大结构多因素数学理论的数位板,上面的数字正在快速缩减着。

从上万位,缩减到千位,百位,十位……

最后。

突破了个位,定格在一个极为简单的微小数字上。

“1.3。”

无数人同时呢喃着这个数字,下意识抬头看向头顶,可那里只有冰冷的墙壁,根本看不到太阳。

这就是补天号给出的最后数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