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嫂,读书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将来才有更多的机会走出村子,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过上更加美好、富足的生活。”
在楚云的循循善诱、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这些家长终于恍然大悟,如梦初醒,改变了固有的想法,欢欢喜喜地让孩子继续来私塾读书。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捉襟见肘,买不起书本和文具。楚云得知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本就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钱来,慷慨解囊,为他们购置齐全。
在楚云的不懈努力和倾心付出下,私塾的氛围越来越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天,私塾里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客人。原来是县太爷听闻了楚云兴办私塾的义行善举,满怀敬意,特地前来视察。
“楚姑娘,你这兴办私塾,春风化雨,可是造福一方、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县太爷竖起大拇指,不吝称赞道。
楚云谦虚地说道:“县太爷过奖了,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县太爷表示会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还慷慨捐赠了一些珍贵的书籍和精美的笔墨。
有了县太爷的鼎力支持,私塾的名气越来越大,如雷贯耳,周边村子的孩子也纷纷怀着敬仰和期待慕名而来。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如愿以偿地入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楚云当机立断,决定扩大私塾的规模。她再次毫不犹豫地动用了宝藏中的钱财,修建了崭新宽敞的教室,聘请了更多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先生。
随着岁月悠悠地推移,私塾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优秀杰出的学生。他们有的在科举考试中一举考中了秀才,光宗耀祖;有的甚至满怀壮志地去了京城求学,追求更高的学问和理想。
村里的人们对楚云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和深深的敬意,那感激之情如江水滔滔,连绵不绝。而楚云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仿佛看到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一个宁静祥和、月朗星稀的夜晚,楚云独自一人静静地站在私塾的院子里,抬头仰望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憧憬着孩子们更加灿烂辉煌、美好幸福的未来,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期待的笑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