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带来的些许影响逐渐消退。

部落的教师、匠师选拔也即将开始。

黎木不打算一开始,就搞什么职业歧视、职阶歧视,更甚至人格歧视,所以学院里,不同的教学派系,几乎都是同等级别以及待遇。

前世小学的教育模式,可以说非常成熟。

所以,黎木部落的外门阶段,也大多按照前世的小学模式进行,但因为投入更多,有更多总局、部门的参与,所以会让条件、资源等等更加丰富。

再加上创业初期,监管集权稳固,贪污腐败情况并不明显。

所以,大部分力量,都能用在教育上,不仅教师潜力大,实践课程,对接课程也会有足够的精力展开,主打一个多玩多接触。

而外门,由于教学难度较低,专业程度低,时间久了也可能出现类似前世那种高中老师瞧不起初中老师瞧不起小学老师的“学阶歧视”。

最简单的问题,就是平衡考核要求,公开化考核内容,以及实际待遇。

外门教师,虽然专业考核要求较低,但却对“演讲能力”“联想能力”“急救能力”甚至是“亲和力”等其余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满足启蒙、启趣、启智等最基础的条件。

内门则分为教师、匠师,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大方向分化”的程度。他们的专业能力需求要更高些,但一些基础的照顾引导小孩的技能要求则会低许多。

到了亲传,已经可以说是“小灶”程度,就没那么多规矩了,对于专业程度有极高要求,但别的方面考核就要简单很多了。

想成为外门老师,品德、引导、功法、演讲能力等等不过关,哪怕你专业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让你去教导外门的小孩子。

相反,哪怕你再有亲和力,品德再高尚,专业水平不过关,也不可能让你去带亲传。

......

对比前世教育。

前世教育的“多节式”,小学、初中、高中,更加漫长的“学童周期”,会让心智晚熟的小孩,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余地。也会大大节约政府开销,和管理开销。

对于成熟期较晚、数量庞大、且管理层多代式更替的纯种人类,的确是一种继科举之后的优秀扩展。

而且,这样培育出的人员,可以拥有较高的“调配力“。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利益的概念是复杂的,可这样的教育制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初中、高中,延长时间的“统一培育”,既是一种“人才扼驯”过程,也是方向固定的过程。

其人才产出,大多重复单一。

导致社会上出现一大堆技能重复单一的大学生出现,不仅没有热情活力,技能天赋也是开发的一塌糊涂。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教育制度一旦开始,就很难进行调整。其如车轮滚滚向前,一旦急刹,必定是车毁人亡。

既然停不下来,就只能被迫向前。

早些年代还看不出什么,随着时间推移,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其中机械疲劳现象,就会越来越明显。

甚至出现杂土渗入、内部开裂等大局现象,小方面亦会出现孩童体质恶化、家庭负担增重、人员稳定性问题。

为了减少地区发展矛盾,上层权利倾斜等问题。

此后大概率会出现地区分榜、人群分榜、乃至特权分榜等问题。通过齿轮变速来减缓机械疲劳现象。

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机械的疲劳,换成了内应力的改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