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御书房内,对着两份奏折反复权衡。刘墉的奏折数据详实,所举事例皆是民间真实困境,将商业税赋过重对商户的打击,以及农业水利失修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剖析得入木三分。而和珅的奏折,虽也有各地商业繁荣的描述,却总给人一种浮于表面、为维护商业集团利益而粉饰太平之感。
最终,乾隆帝长叹一声,他深知若要给后世之君留下一个长久繁荣的大清国,必须要从长远考虑。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采纳刘墉的建议,推行经济革新措施。
早朝之上,乾隆帝神色庄重地说道:“朕已深思熟虑,决定采纳刘墉之策,减轻商业税赋,鼓励农业发展。刘墉,朕命你负责统筹此事,务必将革新措施落实到位,切不可敷衍了事。”
刘墉赶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
和珅心中虽满是不甘,但皇命难违,也只能跟着跪地说道:“陛下英明决断,奴才等自当全力辅佐刘大人。”然而,他心中却暗自恼怒,自己精心谋划的如意算盘竟被刘墉打破。
退朝后,和珅回到府中,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索着如何挽回局面。这时,管家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轻声问道:“老爷,此次刘墉占了上风,我们该如何是好?”
和珅咬牙切齿地说道:“哼,刘墉这老匹夫,坏我好事。不过,此事还没完。你去通知那些与我们往来密切的商户,让他们在改革推行过程中,想办法制造些麻烦,给刘墉找点不痛快。另外,再留意刘墉那边的一举一动,有任何消息,立刻来报。”
管家领命而去,和珅坐在椅子上,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心中想着:“刘墉,我倒要看看,你这次如何能顺利推行改革。”
另一边,刘墉回府后,便全身心投入到革新的筹备工作中。他深知和珅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暗中使绊子,但他一心为公,毫无惧意。他再次召集幕僚,详细商讨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减轻商业税的政策准确传达给各地商户,让他们真正受益。同时,要建立监督机制,防止地方官员从中克扣,使得减税政策流于形式。”刘墉说道。
一位幕僚问道:“大人,那农耕方面,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开垦荒地的奖励措施,该如何有效落实呢?”
刘墉沉思片刻,说道:“我们需选派一批精通农事的官员,分赴各地,亲自指导百姓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对于开垦荒地的奖励,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公平公正,让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好处。”
经过一番细致的讨论,革新方案逐渐完善。刘墉立即着手安排人员,将革新的相关文书送往各地官府,并选派得力干将监督执行。
然而,正如刘墉所料,革新推行之初,便遇到了重重阻力。一些地方官员受和珅等人影响,对革新阳奉阴违。商业税虽名义上减轻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以各种名目的杂费填补,商户们并未真正得到实惠。
在浙江杭州,一位名叫蔡福的绸缎商人,本以为减轻商业税能让他的生意有所转机。可没想到,税是减了,却多了诸如“市场管理费用”“货物查验费用”等各种费用,算下来,比之前的税赋还要高。蔡福气愤不已,决定联合其他商户,一起到官府讨个说法。
与此同时,在湖南的一些地区,推广先进种植技术的官员,大多不懂农事,只是敷衍了事地做些表面功夫。百姓们不仅没有学到实用的技术,开垦荒地的奖励也迟迟没有落实。百姓们怨声载道,革新的推行陷入了困境。
刘墉得知这些情况后,心急如焚。他决定派人前往浙江、湖南等地,实地调查革新受阻的原因,严惩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
刘墉派甄平先来到浙江,乔装打扮成一位普通商人,深入市场,与商户们交谈。蔡福等商户见来人言辞诚恳,不像是官府的人,便将心中的委屈和不满一股脑儿说了出来。甄平听后,心中大怒,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只是暗暗记下了那些乱收费的项目和相关官员的线索。
随后,甄平来到当地官府,亮出身份,要求彻查此事。当地官员一看是刘墉派来的人,还是一位上差。吓得脸色苍白,纷纷跪地求饶,甄平便一五一十的飞鸽传书告诉了刘墉。刘墉毫不留情地奏明了乾隆,乾隆下旨将那些违规收取杂费的官员一一革职查办,并责令退还商户们多交的费用。同时,他重新调整了税收政策的执行细则,加强了监督,确保减税政策真正惠及商户。
处理完浙江的事情后,刘墉让甄平马不停蹄地赶往湖南。在湖南的乡村,甄平看到许多农田水利设施依旧破败不堪,百姓们望着干裂的土地,满脸无奈。甄平找到那些负责推广种植技术的官员,说明来意:“你们身为朝廷命官,却如此渎职,置百姓生计于不顾,难道就不怕朝廷震怒,将你们绳之以法?”
刘墉知道湖南之事后,当即重新选派了一批真正懂农事的官员,让他们深入湖南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督促地方官府尽快落实开垦荒地的奖励政策,对那些执行不力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
经过刘墉一番雷厉风行的整顿,浙江和湖南的革新推行情况逐渐好转。商户们的生意有了起色,市场重新恢复了活力;百姓们也开始积极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开垦荒地的热情高涨。
然而,和珅得知刘墉在浙江和湖南的所作所为后,更加恼怒。他决定加大对革新的破坏力度,让刘墉焦头烂额。
和珅暗中指使一些商户故意囤积货物,制造市场短缺的假象,企图引发物价飞涨,以此来证明刘墉的革新措施是错误的。同时,他还在朝堂上不断向乾隆帝进谗言,说刘墉在地方滥用职权,导致民怨沸腾。
乾隆帝听闻这些消息后,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他召刘墉进宫,问道:“刘墉,朕近日听闻你在地方推行革新政策,手段过于强硬,致使百姓颇有怨言,可有此事?”
刘墉心中明白,这定是和珅在背后搞鬼。他镇定自若地说道:“陛下,臣在地方推行革新政策,确实遇到了诸多阻力。一些官员阳奉阴违,部分商户蓄意破坏,臣不得已采取了一些严厉措施。但臣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革新能够顺利推行,为了百姓的长远利益着想。如今,浙江和湖南的革新已初见成效,市场逐渐繁荣,百姓生活也有所改善。陛下若不信,可派人前去调查。”
乾隆帝看着刘墉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除。他说道:“朕相信你刘墉一心为公,但革新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切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方式方法。”
刘墉跪地谢恩道:“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定会更加谨慎行事,确保革新顺利推进。”
从宫中出来后,刘墉深知和珅不会就此罢休,接下来的革新之路依旧充满艰难险阻。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决心与和珅的势力抗争到底,一定要让经济革新成功,为大清的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回到府邸,刘墉立刻召集幕僚,商讨应对和珅下一步行动的策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