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趁着熬煮猪下水,张氏带着李小苗拿着陶罐装的水果罐头,来到村长家。

村里人只讲究实惠,档次不档次的倒是其次。

村长李德厚,听明这母女俩的来意,欣喜不已。

“这不用上树,就能方便摘到桃子,这么好的工具,你真舍得教会大家?”

“有什么舍不得,有钱大家一起赚,待会我就让我大哥过来教。”

“还请麻烦村长叔您,在村里说说,我们家收黄桃,按照桃子的质量,价钱每斤2文到5文不等。”

“赵婶子还有弟媳妇要是愿意,可以来帮忙削桃皮,一天20文工钱。”

李德厚一听,安排他家婆娘儿媳的活,还带着村里人一块赚钱,哪还有不答应的。

于是,当李满福终于赶着晚饭回村时,就见路上乌泱泱的人,不少人扛着摘桃神器下山来。

他心一惊,自己就一天不在村里,这是发生了什么?

等他回家,路过二房时,不少人背着桃子堵在门口,没人注意惊慌失措的他。

高氏一眼看到了丈夫,忙拉着他进院子里。

“这是怎么了?那个摘桃的东西,别人怎么都有了?”

“还不是你二房的大侄子,他干的好事。”

高氏气的连带丈夫都怨上了。

“那,哎呀、、、、、、”

李满福猛拍大腿,这么好的生意,就干了一天黄汤了。

“拿来。”

高氏伸手,接过李满福递过来的银子,心在滴血。

二房这些挨千刀的,有钱不让自家人赚,反倒便宜了外人。

要不是他们鼓动村里人不搓麦子,全都进山摘桃,他们大房能赚多少钱啊。

她不敢想,越想越记恨二房的所有人。

李满福急红了眼。

二房的院子却热闹非常。

张氏心细,把关质量。

质量过关后,才过秤和记账,这原本李大飞负责。

可李大飞脑筋转得慢,还不会加减,就被李小苗嫌弃的指派挑过完秤的果子。

不能放的挑一边,能放的装筐子里,然后背到刘婶家的地窖。

无奈她抓练字的小宝过秤和记账,好在村里人的名字简单,张三李四,二麻子,大狗子,很少难住他。

“啧啧,这二房的小子,不过才6岁,就会做账房先生干的活了。”

“这是读书的好苗子,等大了可了不得。”

李小宝第一次因为读书识字被人夸,平时他那个亲亲阿姐,可是老嫌弃他笨呢。

“不过,这账房先生算账还要个算盘,这小子看来还不会使那家伙事。”

村里人哪里懂,简单的李小宝直接口算出来了,难一点的,列个加减的式子,跟珠算慢不了多少。

刘婶一家也来帮忙,李富贵跟儿子去砍柴,刘婶带着女儿刘芝则帮着去桃皮。

李小苗负责统筹。

还好有钱老板提前付的货款,不然家里的钱根本支应不开。

“李满田家收桃,你咋不去摘桃卖?”

割麦回来的李满林,见儿子四仰八叉的躺床上,突然气不打一处来。

他知道儿子是懒货,但是别人真忙,自己儿子还是无所事事,睡大觉的时候,好似更应证了儿子没救的事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