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天启帝与江宁又交谈了许久,天启帝开始询问朝堂诸事,江宁每次都能给出独到见解,还不乏应对之策。
这让天启帝心中大为震惊,暗自思忖:“真是天佑大明,竟让朕结识江兄这般大才,日后定要好好重用,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样都不能少。”
而对此,江宁浑然不知。
这时,站在一旁的魏忠贤小声提醒道:“陛下,天色不早了。”
天启帝如梦初醒,赶忙对着坐在一旁的江宁说道:“江兄,如今天色已晚,朕得回宫了。
这两天朕就派人把你任职的事办妥,到时候你只管等着走马上任就行。”
江宁闻言,微微一笑,淡然说道:“全凭陛下做主。”
说罢,天启帝便领着魏忠贤起身告辞。
偌大的酒楼大厅内,只留下江宁一人。
他呆坐在原地,回想着近日发生的一切,恍惚间觉得如同南柯一梦。
自己的朱兄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当今天子,魏管家居然是传说中的“九千岁”魏忠贤,而自己马上就要走马上任锦衣卫指挥使。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仿佛都不真实一般。
随后,酒楼两名伙计从后厨走了出来,看见坐在酒桌旁发愣的江宁,赶忙上前,一脸疑惑地开口问道:“掌柜的,那位公子走了?
刚才两个伙计待在后厨,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江宁点了点头,神情有些恍惚地说道:“走了,都走了。”
江宁看着站在身旁的两个伙计发起呆来。
这俩伙计,一个叫大虎,另一个大威,都是二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原本是逃难的难民,来到京城沦落街头。
当时江宁开酒楼正缺人手,便收留了他们。
这二人平日里既勤快又机灵,能吃苦还听话,在店里一直尽心尽力。
江宁想到这,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暖意,也琢磨着日后自己身份转变,该如何安置他们。
江宁略微思索一番之后,笑着说道:“大虎、大威,你们俩坐。
我还是想问问你们,要是有一天我不开酒楼了,你们俩打算怎么办?”
大虎和大威听了,脸上满是惊讶与疑惑。大虎挠了挠头,憨笑着说:“掌柜的,您咋突然这么问啊?
俺们从来没想过您不开酒楼这事儿呢。
俺们没啥别的本事,就是有把子力气。就知道在酒楼里听您吩咐,好好干活。
要是您不开酒楼了,俺都不知道能干啥。”
大威也在一旁连连点头,有些着急地说道:“是啊,掌柜的。
自从您收留了俺们,俺们才有了安稳日子。
您要是不开酒楼,俺们可就没了主心骨。
只要您不嫌弃,俺们就还想跟着您,您让干啥俺们就干啥。”
这时江宁思索一番,自己马上要步入朝堂了,身边没有信得过的自己人肯定不行,那些官场老油条,根本靠不住。
眼前这大虎和大威,倒是可以培养任用。
便笑着说道:“大虎、大威,要是我到朝廷去当官呢,你们俩也愿意跟我去吗?”
闻听此言,大虎和大威二人对视一眼,皆是沉默,没有说话。
随后,江宁笑着说道:“不过你们俩也别担心,就算我走了,这酒楼还是要继续开下去的。
你们要是不愿意跟我去朝堂为官,就留下来帮我看着这酒楼吧!”
大虎和大威听闻,神色微微一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与纠结。
这时,大虎犹豫半晌之后,猛然跪在江宁面前,说道:“掌柜的,这几年多亏您收留我们兄弟,让我们有饭吃、有地住,才能活到今天,不然早饿死街头了。
但我们对不住您,一直有事瞒着您。”江宁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大虎接着说道:“掌柜的,其实我俩不是汉人,而是从塞外逃过来的蒙古人。
草原部落间相互征战,我们家人都死光了,这才逃到大明,想找个安身立命之处。
自从那位朱公子头一回上门,我就留意到他身旁侍卫都非泛泛之辈,各个武艺高强,那朱公子身份必定非同凡响。
想来掌柜您要入朝为官,也和今日朱公子来访有关吧!
只要您不嫌弃我和大威是塞外蒙古人的身份,我俩愿意追随您。”
大威也跟着跪了下来,用力点了点头,神情坚定地说道:“只要掌柜的您不嫌弃我们兄弟俩,我们誓死追随您!”
江宁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其实对于大虎和大威并非汉人的身份,他早有察觉。
只是每个人都有不愿示人的秘密,他便一直没有拆穿二人。
今日二人能坦诚相告,倒也显得老实可靠。
随后,江宁快步上前,双手将两人扶起,说道:“大虎、大威,过不了几日,掌柜我就要入朝为官了。
你们蒙古人的身份,在我看来算不上什么大事。
往后跟着我好好干,咱们一起努力,将来定能搏个富贵前程。”
大虎和大威二人异口同声说道:“誓死追随掌柜!”
江宁点了点头,随后问道:“大虎和大威,这是你们的真名吗?”
二人听后摇了摇头,大虎说道:“这是俺俩临时起的汉名。
俺们对大明文化了解不多,就随便起了大虎和大威这俩名儿。”
江宁闻言站起身来,笑着说道:“今后我入朝为官,你们俩也得有个拿得出手的名字。
大虎,往后你就叫猛如虎吧;大威,你今后就叫虎大威。”
猛如虎和虎大威闻言,顿时喜出望外,赶忙跪地磕头,大声说道:“多谢掌柜的赐名!
今后我猛如虎、虎大威,誓死追随掌柜的!”
随后,江宁简单向猛如虎和虎大威交代了一番,二人便着手收拾东西。
反正店里此时也没什么生意,江宁索性决定直接关门。
之后,江宁便留在酒楼静静等待。
然而,他并不知道,第二天朝堂之上仿佛炸开了锅一般。
在东厂提督魏忠贤的暗中授意下,几名御史小官开始对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发起弹劾,抓住骆思恭在任期间的一些琐碎小事不放,大做文章。
出人意料的是,竟有大部分文官也站了出来,力保骆思恭
要知道历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向来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其他人无权干涉。
但是经过移宫案的爆发,文官集团势力再次得到提升。
在他们看来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干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