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岁末,洛阳城

风雪肆虐,整个洛阳笼罩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再过三日便是新年,但洛阳城内却没有半点节庆的气息,董卓的铁腕统治和遍布街巷的巡防使得百姓噤若寒蝉,城内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客栈内,炉火跃动,驱散了冬夜的寒意。墙外的街巷则依旧冰冷如铁,风雪卷过,带来彻骨的寒意。

嬴无尘静静地坐在大厅的一张角落桌旁,身披一件普通灰布长袍,帽檐微垂,遮住大半面容。胸口的伤虽已包扎,但仍隐隐作痛,使他难以全神贯注,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董卓府中的假残本,以及真正的《道德经》残本究竟身在何处。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秦皇佩饰,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喃喃道:

“真正的残本,到底藏在何处……”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片刻后,客栈的门被推开,一阵寒风卷入,吹起了客栈内悬挂的幡布。

一行五人走入客栈,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身形修长,面容儒雅,气度沉稳,身后跟着三名少年,最年长者约十六七岁,神情沉稳;次者十二三岁,性格腼腆;而最年幼的那位不过八岁,身形瘦小,脸庞略显稚嫩,但一双清澈的眼睛中,却透着不符年龄的灵动与智慧。

男子拱手向掌柜道:“劳烦掌柜准备一间上房,天寒路远,我们需歇息一晚。”

张益连忙点头:“客官放心,小店虽简陋,但炉火炖汤,定能暖身。”

嬴无尘微微抬眸,不经意地扫视着那最年幼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安静地坐在大厅一角,从行囊中取出一本书,翻阅起来。不同于寻常孩童,他手中的书竟是兵法与治国之道的深奥典籍,而非一般童子所读的诗书。

“八岁孩童,竟在研读兵书?”

嬴无尘心头微动,目光落在少年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忽然,那少年似有所觉,抬起头来,与嬴无尘的目光交汇。他没有露出惶恐,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笑意,缓缓合上书籍,起身走向嬴无尘的桌前,微微拱手道:

“阁下为何如此注视在下?”

嬴无尘一怔,随即淡笑:“只是有些好奇,年纪如此之小,竟读此等书籍。”

少年不慌不忙,神色平静,语气温润:“书中之道,不分年纪。若能早学,方能早明。”

嬴无尘心中微震,忍不住问道:“阁下尊姓大名?”

少年双手作揖,神色恭敬而不卑不亢:“在下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兄长游历至此。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