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说到这些事的时候也很生气,恨不得扇赵恒巴掌。
她也庆幸历史上的赵恒并不是很长命。
赵恒死后,她把持朝政,及时停止了那些劳民伤财的工程,还兴修水利,发展民生,才帮赵恒把屁股擦干净。
不然大宋怕是早栽在赵恒手里了。
此时的寇准就是很后悔,非常后悔。
赵光义有意立赵恒为太子的时候,他就顺应了赵光义的选择倾向,没有反对。
赵光义因为老百姓庆祝赵恒得封太子而生气,他也帮赵恒说话。
此时的他真的非常后悔,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帮赵恒说话,应该让赵光义废了赵恒这废物的。
可现在,他见到赵恒此时也在骂历史上那个赵恒,又觉得事情还有转机。
赵恒也不是一开始就坏,而是一步一步飘了,一步一步腐蚀自我的,或许现在拯救还来得及?
也不是为了救赵恒,而是为了救大宋。
赵光义把太祖赵匡胤的儿子逼死了,俩人的弟弟赵廷美也死得不明不白。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疯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不要皇位而故意装疯,反正外人看来就是疯了。
李皇后一直支持赵元佐,目的非常明显,她想扶持一个没有能力的皇帝,自己临朝称制。
而李皇后的亲哥哥李继隆是大宋猛将,手握重兵,如果李皇后真的临朝称制,大宋危矣。
要知道唐朝灭亡后,中原的战乱堪比地狱,就是谁有兵就谁当皇帝,手握兵权的武将篡权的例子比比皆是,政权更迭比学渣翻书还快。
大宋的太祖皇帝自己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寇准可不想被篡权的事发生在大宋身上。
赵光义剩下的孩子,又没有比赵恒更加有合法性的了,而且其余的孩子,也都有可能被李皇后控制。
赵恒现在很得民心,李皇后控制不了他。
所以似乎只有赵恒这废物一个选择了。
“澶渊之战,把王超换成我,我上,让我领那三十万兵。”刘娥把一切说清楚后,图穷匕见。
“辽国萧太后能领兵上前线,我也能。
澶渊之战宋军高昂成那样,虽说就算是一头猪领兵,只要应战,都能打赢。
可是我知道所有的历史,我还能随时到达未来带回来更多技术和知识,我来领兵,可以把仗打得最漂亮。
我甚至还有可能活捉辽国萧太后。
她是个很有才干的,捉回来,哪怕她不愿意投降大宋,也有意义。
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让我上,比寇参政您上都有效果。”
寇准和赵恒听了刘娥的话,都无比震惊。
辽国萧太后领兵上前线的事都已经够让他们震惊的了。
刘娥这是皇后领兵?
“你们无需忌惮我的能力,我不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女人当皇帝何其困难,当年武则天当皇帝,克服了多少障碍,走了多艰难的路途?
为此她不惜使用酷吏政治,弄得民怨四起。
我很清醒。
皇帝的大义名分就不在我身上,我不想在这上面花费精力,我只想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我的政治抱负。”
刘娥继续说自己的想法。
她想当皇帝,她非常想。
可以选择的话,谁不想当皇帝?
可是她看过那么多史书,她知道很多事。
连民风相对开放的唐朝,武则天都走得那么不容易,何况宋朝。
她也有机会当皇帝,可她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