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漫长舞台上,我们似乎从懂事起,就被周围的环境不断灌输着要做一个好人的观念。

善良、包容以及处处为他人着想,仿佛是好人身上熠熠生辉且不可或缺的标签,大家也都期望凭借这样的特质在人际交往中收获认可与喜爱。

然而,当我们一味地、毫无保留地去追求做那个无底线的“好人”时,却常常在不知不觉间,让自我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逐渐迷失了方向,最终被悄然遗忘在角落里,难以找寻。

就拿朋友之间的相处来说吧。阿梅是个性格温和、心地善良的姑娘,在朋友圈子里一直有着极好的口碑,大家都亲切地觉得她是个特别好相处的人,就像春日里那柔和的微风,总能给人带来舒适惬意的感觉。

有一次,几个好朋友相约周末一起出去游玩,早在前几天,大家就在群里热烈地讨论着目的地了。

阿梅心里早就盼望着能去郊外那片如梦如幻的花海逛逛,那片花海可是她偶然间发现的宝藏之地呀。每次路过那附近,从车窗望出去,看到那五彩斑斓的花朵连绵成片,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绚丽的花之海洋,她就心动不已。

所以这次出行,她提前好几天就精心查好了详细的路线,不仅在地图上反复标记,还把各个可能的换乘站点都记在了小本子上,确保万无一失。

她还特地从衣柜里翻出了好几套适合拍照的漂亮衣裳,一件淡雅的碎花连衣裙,搭配着一条精致的编织腰带,再配上一双白色的帆布鞋,整个人站在镜子前,仿佛就是从画里走出来的花仙子。

她甚至还用心地准备了与花海相得益彰的发带和小巧可爱的挎包,满心期待着能在那如诗如画的场景中留下一组美美的照片,定格那些美好的瞬间,让这次游玩成为一段难忘的回忆。

可是,当朋友们纷纷提议去市区的游乐场时,群里的消息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那叫一个兴奋。

有的说游乐场里新引进了超刺激的过山车,那翻转的轨道看着就过瘾;有的则对大摆锤念念不忘,形容着坐在上面被甩来甩去的奇妙感觉;还有的一个劲儿夸赞游乐场里的各种主题表演,热闹非凡,特别有意思。

阿梅看着屏幕上不断弹出的这些消息,心里犹豫了一下,她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手指在手机键盘上悬停了好几次,想要说出自己想法的话在嘴边打了好几个转,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她心里想着,大家都这么想去游乐场,要是自己坚持去花海,会不会显得太不合群了,会不会扫了大家的兴呀,毕竟出来玩就是要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嘛。于是,她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微笑,便在群里回复道:“游乐场也挺好的呀,那就去那儿吧。”

到了周末,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游乐场,一进大门,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玩那些惊险刺激的游乐设施了,像那高耸入云的过山车,轨道蜿蜒曲折,仿佛一条盘踞在空中的巨龙,还有那大摆锤,在空中大幅度地来回摆动,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

朋友们一个个玩得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回荡在游乐场的每一个角落,那兴奋劲儿仿佛要把游乐场的屋顶都给掀翻了。

可阿梅对这些刺激的项目心里直犯怵,她从小就有点恐高,光是看着那高耸的过山车轨道,腿就开始发软了,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但她又不想扫朋友们的兴,只能硬着头皮陪着大家一起排队、游玩。坐过山车的时候,她全程紧闭双眼,双手死死地抓着扶手,指甲都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了,脸色煞白得像一张纸,嘴唇也不停地颤抖着。

当过山车风驰电掣般冲下去的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胃里更是一阵翻江倒海,难受得不行。下来后,她整个人晕乎乎的,脚步虚浮,差点没站稳,缓了好一会儿才稍微恢复了些精神。

就这样,一整天下来,她感觉身心俱疲,心里还一直惦记着那片没能去成的花海,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如果此刻自己正漫步在花丛中,闻着那清新的花香,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该是多么轻松愉悦啊,想着想着,不禁有些失落。

但她看着朋友们玩得那么开心,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也算是让大家尽兴了,只能默默地把那份遗憾藏在心底,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之后的日子里,类似的情况不断上演,就像循环播放的老电影一样。出去吃饭的时候,阿梅明明想吃清淡的粤菜,那精致的点心,每一款都像是艺术品一样,小巧玲珑,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散开,仿佛味蕾在跳舞;还有那鲜美的煲汤,经过长时间的炖煮,汤汁浓郁醇厚,各种食材的味道完美融合,光是想想就让她垂涎欲滴。

可朋友们都说想吃麻辣火锅,七嘴八舌地说着火锅的热闹劲儿,描绘着那红通通的锅底,热气腾腾地往上冒,锅里的食材翻滚着,散发着诱人的麻辣香气,还有那又麻又辣的独特口感,一口下去,舌尖上先是一阵刺痛,紧接着就是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火辣,特别过瘾。

阿梅张了张嘴,想要提议去吃粤菜的话又咽了回去,她心里想着,大家都这么想吃火锅,自己要是坚持去吃粤菜,会不会显得太扫兴了呀。最后,她还是跟着去吃火锅了。

坐在火锅桌前,看着那红通通的锅底,阿梅心里就犯嘀咕,但还是硬着头皮拿起了筷子。她每吃一口都被辣得直喝水,那辣味就像一团火在嘴里燃烧,嘴唇很快就变得红肿起来,嗓子也被辣得有些嘶哑了,可她还是强忍着不适,陪着大家有说有笑,偶尔还附和着大家对各种食材味道的赞叹,努力让自己融入这热闹的氛围中。

看电影时,情况也是如此。阿梅心里想看文艺片,期待着能沉浸在那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剧情里,跟着片中的角色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会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就像在阅读一本动人的书籍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可大家却都选了动作大片,一开场就是满屏的爆炸、追车场景,震耳欲聋的音效让整个影厅都仿佛在颤抖,各种激烈的打斗画面让人眼花缭乱。

阿梅坐在座位上,感觉有些头疼,那些嘈杂的声音和快速切换的画面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但她也默默陪着看,偶尔在大家为某个精彩打斗场面大声赞叹的时候,也跟着附和几句,只是心里却始终觉得少了点看电影的乐趣。

渐渐地,阿梅发现自己好像已经习惯了把别人的想法和意愿放在首位,而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以前她最喜欢在闲暇时光,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泡上一杯香浓的花茶,然后静静地翻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随着书中的故事或喜或悲;或者拿起画笔,在画板上随心所欲地涂抹着,将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象通过色彩和线条展现出来。

可现在朋友们一喊她出去玩,不管是去嘈杂拥挤的商场逛街,还是去那震耳欲聋的KTV唱K,她都会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儿,毫不犹豫地跟着去。

她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心里默默地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呢?那个原本有着明确喜好、充满个性的自己去哪儿了呢?想着想着,眼角就不自觉地泛起了泪花,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情绪涌上心头。

在职场上,这样因为做人太“好”而失去自我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如同一个个无奈又心酸的缩影,在各个办公室的角落里悄然上演着。

小陈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雄心壮志,立志要在这里好好打拼,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任务都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精细,能力也挺不错,在业务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他为人特别热心,只要同事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大家眼中,他就是那个靠谱又热心肠的好同事。

有一回,部门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这个项目关乎着公司能否在行业内进一步拓展业务,抢占市场份额,所以领导格外重视,小陈负责其中关键的一部分,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详细的方案策划。时间紧任务重,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可他没有丝毫退缩,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资料,那些纸张像是小山一样,层层叠叠地摆放着,电脑屏幕上一直开着相关的数据文档和策划模板,各种图表、数据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屏幕。

他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布满了血丝,就像两颗熟透了的红樱桃,干涩又疲惫。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数据,他不停地做调研,打电话给各个相关部门询问情况,详细记录每一个细节;查资料的时候,他在公司的资料室里一待就是半天,穿梭在一排排书架之间,翻找着那些可能有用的书籍和文件,手上沾满了灰尘也浑然不觉;写框架的时候,他更是绞尽脑汁,在纸上写写画画,不断地修改完善,力求让方案的逻辑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充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同部门的一位老同事找到他,这位老同事平时在部门里也算是比较资深的员工了,大家都挺尊重他的。

老同事一脸焦急地说自己手头上有个临时任务,是给其他部门整理一份过往项目的数据资料,那里面的数据错综复杂,就像一团乱麻一样,需要仔细核对每一个条目,还得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归纳,这可是个极其繁琐又耗时的活儿。

而老同事自己又赶着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实在抽不出时间了,希望小陈能帮忙整理一下,说话间还满脸诚恳地拍了拍小陈的肩膀,夸赞他做事细心,交给他最放心了。

小陈心里很是纠结,他知道自己现在的项目任务已经很重了,要是再接下这个额外的活,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肯定会压力倍增,搞不好两边的任务都完成不好。

他看着老同事那恳切的眼神,脑海里不禁浮现出自己刚进公司时,对业务不太熟悉,老同事耐心地给他讲解流程、传授经验的画面,那时候老同事就像一位引路人,带着他一步步熟悉公司的业务,帮了他不少忙。

想着这些,小陈心里就觉得,如果拒绝了,多不好意思呀,那岂不是显得自己太不懂感恩了。犹豫再三,小陈还是咬了咬牙,点头答应了下来,心里想着,自己辛苦一点应该也能应付得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陈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加班加点地整理那份数据资料。

晚上办公室里的灯光常常只有他那一盏还亮着,周围安静得只能听见他敲击键盘的声音,那“哒哒哒”的声响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仿佛是时间流逝的脚步声,还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就像一首单调又枯燥的夜曲。

有时候忙到深夜,他的眼睛都熬得通红,困得不行了就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儿,可没睡多久,就会突然惊醒,担心自己睡过头耽误了工作,然后赶紧揉揉眼睛,继续接着干,整个人疲惫不堪,就像被抽干了精力的木偶一样。

由于精力太过分散,他负责的项目策划进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原本清晰的思路也时常被打断。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好点子,刚准备进一步完善,就被数据整理的事儿一耽搁,等再回过头来想的时候,那灵感就像飞走的小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变得没那么完善了。

最后交上去的方案虽然勉强合格,但比起他原本的预期质量差了不少,小陈看着那份方案,心里满是无奈和失落。

而那位拜托他帮忙的老同事,在会议结束后,只是简单地跟他说了句谢谢,就没再多过问这件事了,仿佛这一切都是小陈理所当然该做的,转身就又忙着自己的其他事儿去了。

小陈看着老同事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可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默默地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处理后续的工作。

此后,小陈在公司里“热心肠”的名声越来越响,找他帮忙的同事也越来越多。今天这个让他帮忙改改PPT,说自己不太会排版,那些PPT里的文字、图片乱七八糟地摆放着,看着就让人头疼。

明天那个请他帮忙校对文案,声称自己眼睛看花了怕出错,那文案里错别字、语病也不少,需要逐字逐句地检查。小陈总是不好意思拒绝,一一应承下来,觉得大家都是同事,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慢慢地,他自己原本制定好的职业发展规划被打乱了,原本计划用来学习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争取晋升机会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这些帮别人的琐事上。

看着身边一些同事因为专注自身发展,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踏步,每天依旧被那些琐碎的帮忙任务缠身,心里满是无奈和迷茫,那个刚进公司时怀揣着雄心壮志、有着清晰职业目标的自己,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就像那远去的背影,只能在回忆中去寻找了。

更让人唏嘘的是,做人太好有时候还会陷入被人利用的尴尬境地,这种情况就像一根刺,扎在那些善良之人的心头,隐隐作痛。

小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到几乎从不拒绝别人的人,在社区里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提起他,邻里街坊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都说他热心公益,为社区贡献很大,仿佛他就是社区里那温暖的阳光,时刻照耀着大家。

有一次,社区要举办一场大型的文化节活动,这可是社区一年当中最热闹、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大家都特别期待,希望能办得热热闹闹、顺顺利利的。为了这场活动,需要志愿者们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像布置场地、搬运道具、张贴宣传海报等等,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关乎着活动当天的整体效果。

活动负责人在分配任务的时候,有几个比较偷懒的志愿者看到小周来了,他们几个私下里就悄悄凑到一起,眼神交汇间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然后把清理场地卫生死角这种又脏又累的活推给了小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